!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内容开始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>

建筑资质改革后,中小企业该如何发展?

NEWS
时间:2021-03-04 点击次数:1304

  在建筑行业,资质证书一直是进入建筑市场的通行证,而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资质的级别、类别和范围密切相关。国家在进行资质改革的同时,使原有的市场竞争格局被打破。相关数据显示,民营建筑企业占中国建筑企业的80%以上,只有三分之一具有特殊资质,大部分建筑企业是具有二、三级资质的中小民营企业,长期徘徊在建筑市场的低端,建筑市场的竞争一目了然,也形成了强者与弱者,中小建筑企业被压制到无法扭转的局面。

建筑资质改革后,中小企业该如何发展?

  为了解决建筑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,早在2014年开始,资质改革不断弱化企业资质。例如:

  1、取消专项资质和一级资质标准中对承包下限的限制。

  2、国家实施劳务分包资质试点,劳动服务资质在许多情况下被取消。

  3、进一步推进建筑工程企业资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修订完善企业资质标准,科学设置考核指标,减少资质数量。

  4、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。

  相关的资质改革政策,一方面是淡化专业资质,另一方面是继续加强综合配套资质,一般配套资质提高的门槛也越来越高,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。对于中小建筑企业来说,资质改革形成了一个怪圈:没有业绩,就没有资质;没有资质,就进不了项目,怎么谈业绩。

  建筑资质改革是好事还是坏事?

  资质是为了改变建筑市场薄弱环节的现状,但对于拥有一级以上资质和专项资质的大型建筑企业来说,资质淡化并不等于资质取消。资质改革后,总承包资质门槛提高。当总承包资质越来越难以申报时,就会造成资质紧缺、价格昂贵的局面。

  在总承包工程招标时,一大批中小企业只要凭资质就可以一笔勾销,因此,中小企业只能在没有资质的情况下被迫退出建筑市场,接管工程。80%以上的企业受到影响,难以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