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建筑资质的改革,建筑企业市场现在越来越规范化,通过近两年的改革结果来看,不合格的建筑企业被命令整顿或被吊销资格证,更严重的是踢出建筑市场。不管是什么处理结果,企业都不愿意看到,会对自己产生很大的影响。因此,要做好资质维护工作,那么哪些行为会导致资质被撤销呢?
第一,不参与或不配合核查。
列入资质动态核查的建设企业名单,应根据需要准备相关资料,并接受动态核查。也就是说,及时按照要求参与动态核查是企业的义务,无权以任何理由拒绝核查。如果企业不参与或不配合动态核查工作,后果将很严重。
第二,弄虚作假。
建筑资质公告承诺批准,但只是简化了资质审查过程,并不是降低资质的标准。因此,建设企业不能以审批不像之前那么严格为由,弄虚作假。如果在之后动态核查中,发现申报资料被证明是虚假的,以前获得的资质将被取消,且被公开通报后,一段时间内无法再申报相关资质,这会给企业以后的经营带来很大的困难。特别是对资质升级的企业来说,工程业绩是重点。
第三,现有情况不再符合资质标准。
建设企业在申请资质时,不仅要满足相关资质标准要求,而且在资质有效期间也要满足相关资质标准要求。动态核查时,如果该企业现有条件不符合已获得的资质标准要求,可能在期限内要求整改或撤回资质。
第四,连续两年核查不合格。
建设企业连续两年动态核查结果均不合格的话,处罚将增加倍。例如,第一年验证不合格可以要求限期整改。第二年不合格的话,资质可能会被取消,外地的建筑企业可能会被赶出当地市场。
第五,拒不整改或者限期整改仍不合格。
一般来说,动态核查中发现的问题会要求期限整改,但如果企业拒绝整改或到期后整改仍不合格的,资质可能会被取消,对外地企业可能会被赶出当地市场。
建筑资质改革不仅是建筑市场越来越好,但也加大了监管力度,企业获得建筑资质后会随时受到监督,核查会更加频繁,因此建筑企业因通过良好的市场环境壮大自身实力,维护好资质。